制冷劑的發展史
安徽做冷庫的公司中有許多人,就制冷劑這塊,從時間上看,大致經歷了以下三個階段。第一階段是十九世紀的早期制冷劑;第二階段是二十世紀時代的CFC與HCFC類制冷劑;第三階段是二十一世紀的綠色環保制冷劑。
1805年,Oliver Evans最早提出了在封閉循環中,使用揮發性流體的思路,用以將水冷凍成冰,即是我們常說的冷庫冷水機。具體描述為,在真空下將乙醚蒸發,并將蒸汽泵到水冷式換熱器,冷凝后再利用。1824年, Richard Trevithick首先提出了空氣制冷循環設想,但未建成此裝置。1834年, Jacob Perkins則第一次開發了蒸氣壓縮制冷循環,并獲得了英國專利(6662號)。在他所設計的蒸氣壓縮制冷設備中使用二乙醚(乙基醚)作為制冷劑。
隨著Jacob Perkins所發明的蒸氣壓縮式制冷設備正式投入使用,從十九世紀三十年代開始陸續開發了一些早期實用的制冷劑。
Jacob Perkins的助手John Hegel 對這套設備進行了改造并且換了一種特殊的制冷劑-—生橡膠,那是天然橡膠分解蒸餾后得到的揮發性溶液。19世紀,天然橡膠只能從印度進口。因此,乙醚、甲醚作為主要制冷劑的地位延續到19世紀60年代才逐漸被氨所取代。
氨/水作為制冷劑是1869年首次應用于美國新奧爾良一家釀造廠的冷凍設備中,設計者是兩位法國人。最初沒有氨氣來源,只能使用氨水,而水份易對制冷系統造成損害,故早期的制冷設備不得不采用一些臨時性的應急手段,如用生石灰或氫氧化鈉對氨/水制冷劑進行干燥處理。直到1876年,由克利夫蘭的麥克米蘭公司推出了直接適于制冷設備應用的氨/水制冷劑。繼氨/水之后又推出了二氧化碳、氯甲烷等早期制冷劑,詳見表
- 相關文章:
R22是我國目前應用量最大應用范圍最廣的制冷劑 (2015-3-8 20:7:23)
氟利昂制冷設備中制冷劑的處理方法 (2014-3-3 18:39:7)
氟利昂充入制冷系統里的方法 (2014-1-21 9:27:6)
制冷系統制冷劑充灌量如何估算 (2014-1-20 9:23:14)
用制冷劑對制冷系統進行檢漏的方法 (2014-1-19 13:10:16)
25平方的保鮮庫用什么制冷設備比較好 (2013-11-17 19:9:13)
小型制冷機和機組電能損失和機械損失的確定 (2013-8-11 7:32:50)
小型制冷機和機組試驗結果的整理 (2013-8-11 6:56:42)
小型制冷機和機組的示功3 (2013-8-11 5:40:26)
小型制冷機和機組的示功2 (2013-8-11 3:47:53)
小型制冷機和機組的示功1 (2013-8-11 2:36:7)
小型制冷機和機組試驗的進行 (2013-8-11 1:52:4)
- 留言列表: